一、审批核心评估维度
还款意愿(信用记录为主)
征信报告:最核心的参考依据,包括: 历史还款记录:是否有逾期(逾期次数、时长,如“连三累六”通常被拒)、是否有呆账、坏账。信用账户状态:信用卡/贷款是否被冻结、止付,是否有“关注类”“次级类” 等不良分类。
查询记录:近期“硬查询”(如贷款审批、信用卡审批)次数过多,可能被认为 “资金紧张”,增加拒贷风险。
公共信息:是否有法院判决(如失信被执行人、经济纠纷)、行政处罚(如偷税漏税)、电信诈骗或网贷黑名单记录等。
还款能力(收入与负债为主)
收入稳定性:
职业类型:公务员、国企员工、上市公司员工等 “优质职业” 更易通过(收入稳定);自由职业者、无固定收入者审批难度较高。
收入证明:银行流水(近 6 个月工资流水、奖金等)、劳动合同、社保 / 公积金缴纳记录(缴纳基数和年限反映收入稳定性)。
负债情况:
负债收入比(DTI):每月总负债(房贷、信用卡账单、其他贷款)÷ 月收入,通常要求不超过 50%-70%(不同机构标准不同)。
总授信额度:已有信用卡、贷款的总额度是否过高,若接近收入的数倍,可能被认为“过度负债”。
其他辅助维度
个人基本信息:年龄(通常要求18-65 岁,25-55 岁为“黄金年龄段”)、户籍(部分机构对本地户籍更宽松)、婚姻状况(已婚且家庭稳定可能加分)。
资产证明:虽非信用贷必需,但名下有房产、车产、存款等资产,可侧面证明还款能力,可能提高额度或降低利率。
行业风险:从事高风险行业(如网贷、房地产投机、部分高污染行业)可能被限制审批。
二、审批流程(以银行信用贷为例)
申请提交:
借款人填写申请表,提供身份证、收入证明、征信授权等材料。
初审(系统筛选):
自动校验基本条件:年龄、职业、征信逾期次数等是否符合门槛(如征信有 “连三累六” 直接拒贷)。
大数据风控:调用第三方数据(如芝麻信用、百行征信、运营商数据),分析借款人的消费习惯、还款行为、是否有多头借贷等。
复审(人工或系统深度评估):
审核收入真实性:核对银行流水与社保 /公积金的一致性,判断收入是否可持续。
计算负债比:综合已有负债,评估还款压力。
特殊情况处理:如征信有轻微逾期(非恶意),人工判断是否可放宽。
额度与利率确定:
根据评估结果,系统或人工给出授信额度(通常为月收入的 3-10 倍,优质客户可达更高)。
利率根据信用等级浮动:信用越好(如征信无逾期、高收入),利率越低;反之利率越高,甚至被拒。
终审与放款:
确认无风险后,签订合同,放款至借款人账户。
三、关键审批模型(量化评分体系)
传统评分卡:如银行常用的“FICO 评分”(美国)或国内的“个人信用评分”,通过学历、收入、逾期次数等变量打分(通常300-900分),达到分数线即通过。
大数据模型:互联网金融平台(如借呗、微粒贷)常用,结合电商消费数据(如淘宝购物频率、退货记录)、社交数据(如通讯录稳定性)、行为数据(如 APP 登录时间)等,更精准评估“隐性风险”。
反欺诈模型:识别虚假申请(如伪造收入证明、盗用身份),通过人脸识别、地址核验、信息交叉验证(如手机号实名与身份证一致)等手段防范欺诈。
四、影响审批结果的常见因素
负面因素:征信逾期、多头借贷(同时申请多家贷款)、收入不稳定、负债过高、行业风险高。
正面因素:征信良好(无逾期)、稳定高收入(如国企 / 公务员)、低负债、本地户籍、有资产证明。
24小时服务热线
4000155558